学会(society)似乎就是为会议而生的,其主要工作就是开会:报告会、研讨会、工作会、评审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等等,不一而足。但纵观中国的各种会议,开得好的却不多。单就涉及到决策的工作会议而言,时下国人都知道美国人罗伯特写的《议事规则》(Rules of Order)[1],但真正开起会来,却不知道如何使用书中所列的规则。
开会的问题
目前中国开会的问题很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会议成了冗长的信息通告会。只有个别人在作报告,没有互动,也没有需要表决的事项。
2. 会议人数达不到表决的法定人数。在这种情况下,要么什么也不干,要么由少数人说了算。
3. 开会方式不合规范。重要事项不在会上严肃讨论和表决,而只讨论鸡毛蒜皮的小事。
4. 准备不足。议题不明确,材料不充分,结果不收敛。我曾参加过一个CCF专委的工作会议,几十号人从全国各地聚到一起开了两个小时的会,唯一形成的结论是:会后通过邮件再继续讨论。
5. 发言冗长、会议超时。
6. 利益相关,自说自话。会议决定和参会者利益相关的事,比如有的学会理事会换届时,成立一个所谓的“主席团”来决定理事长、副理事长和(常务)理事候选人,而主席团成员统统都成了候选人(等额选举)。这是目前许多学会常使用的方式。
如何开会
1. 应对会议形式进行设计。学会常见的工作会议一般分为三部分:报告部分、表决部分和(开放式)讨论部分。
报告部分 就是传递某些重要信息,如近期工作进展情况,上次会议做出决议的落实情况,等等。报告部分要报告与会者关心的重大问题,且要简明扼要,决不能无病呻吟,啰嗦拖拉。
表决部分 这是会议的核心,要就本组织的重大事项做出决议,这涉及到未来这个组织的方向和行动。准备不充分的议题要么草率表决,决策质量不高;要么搁置,使得一个重要议题不能落实;要么讨论过长,拖延会议进程。
表决时参会人数达到法定门槛是会议召开的必要条件,否则所作决议都无效。一般地,参会人数至少应达到三分之二。表决有几种形式:一种是举手表决,可公开的、并不敏感的议题均可采取这种方式,主持人的主持话语也是有严格顺序的:“同意的举手”,“反对的举手”,“弃权的举手”。决不能“缺斤少两”,也不能颠倒次序。当参会人少的时候,可以采取唱票的形式,即主持人一一询问参会者的意见。关于人事的表决或不便公开表态的敏感性话题,则可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有的会议采用鼓掌通过的方式代替选举或表决人事聘用,这是完全错误的。
对于选举或人事任命的表决,必须收敛,即必须有结果。一般而言,超过半数就是通过,当等票时可以授权一人裁决(事先规定)。对于事务的表决,有时规定同意票超过半数即可,有的重要事项则规定必须达到或超过三分之二。当同意票达不到法定票数时,则该议题被否决或搁置。关于人事的确定,分选举和确认两种。对于人事任命属于立法机构对提名的确认,候选人是等额的,而对于开放式选举则应是差额的。差额选举给选举人(会员)足够的选择空间,而等额选举是不存在选择的。有人认为选举时同意票需要达到三分之二,这是缺乏常识的表现。
讨论部分 是就一些不一定做出决议但又是重要的议题进行的开放式的讨论,这种发散性的讨论对这个组织未来的工作方向是有意义的。
三种形式张弛有致,不但会使会议开得卓有成效,也会富有变化,生动活泼。
2. 充分准备。会议成功与否与准备工作密切相关,七分准备三分开会。准备工作的重点是表决部分,提出的动议要有材料支撑,方案要事先经过酝酿,征求意见,重要的议题还要先开预备会讨论。CCF在2008年换届以前,围绕治理架构的改革和选举办法开了数次小规模会议,得到基本共识后,提交会员代表大会审议表决就非常流畅,顺利通过。CCF现有常务理事33人,为提高会议效率,常务理事会选择9人先开小会讨论,以使得提出的方案尽可能完善。
准备工作首先是议程。议程的设计非常关键,如果议题太大太多,超出了一次会议可容纳的体量则不行。相反,如果开会讲的是一些轻描淡写的小事,则丧失了会议的严肃性。
关于要表决的议案,要保证尽可能收敛,不收敛的议题可暂不提交会议表决。表决的议案需要有文字材料供与会者预览,且尽可能事先发给与会者。关于人事表决,不但要提供被提名人(候选人)的详细材料,且本人也要到场,必要时回答表决人的问题。
由于理事会并不常开,出于时间紧迫的考虑,有时也采用通讯方式表决,但这仅限于不重要的议题,凡重要议题和重要人事的确定均不可采用通讯表决的方式。
3. 限时发言,保证效率。充分讨论是通过高质量决议的保证,但效率起见,必须限定每个议题的总体时间,也要限定每个人的发言时间。发言者要观点鲜明,清晰简洁,如无不同意见,可响应“同意”。
4. 会议的主持人及权力。会议开得好不好和主持人关系极大。主持人要保证会议所讨论的议题是事先安排的,与议题不相干的事情不允许在会议上讲,也不允许任意发起一个新的议题,除非经过会议表决同意增加。为了把控会议,主持人有权在任何时候打断发言人的发言并限制发言次数。如果与会者没有提出颠覆性的和普遍性的问题,主持人在适当时候可宣布终止讨论,转到下一个环节。主持人需要两大工具:计时器和法槌(锤或铃)。
5. 会议人数。并不是开会的人越多做的决策就越正确。对于决策性的会议,人数规模宜在20人以内,这是与会者可以随时参与讨论且可以保证会议时间的较合适的规模。ACM和IEEE-CS的理事会规模都在20人以内,但中国社团的常务理事会规模通常在四五十人以上,理事会则几倍于常务理事会的规模。这样的建制不是为了开会,而是为了戴一顶理事的“荣誉”头衔。
6. 会议的地点、空间及时间留白。对于(常务)理事会会议,如条件允许,可安排在环境好的非工作场所,比如酒店。从空间上和工作场所分开,这样开会比较放松和超脱,会更有效率。有的公司常常把高管会安排到风景秀丽的地方召开,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会议室除桌椅外,应留有足够的富余空间,如三分之一,过于局促的会场会使人感到压抑,影响会议效果。会议须安排会间休息,除了可以使与会者休整之外,这种时间上的分段会给与会者留有非正式的交流时间,往往也有利于结论的达成。
7. 会议记录(recording)和纪要(minutes)。重要的会议要录音或录像,作为档案保存。无论何种会议,撰写会议纪要是必须的。要特别注意,纪要不同于记录。纪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参会人、主持人、讨论的议题和结论,纪要只记录结果,不记录过程。纪要起草后,要经所有与会者修改或确认。会议往往涉及到立法、重大事项决定和人事任命,所以纪要的撰写就非常重要。会议纪要必须完整、精准和简洁,不能随意发挥和修饰。撰写纪要不但文笔要好,更重要的是起草人的归纳能力和理解力要强。
开会是学会绕不过去的工作,看上去容易,实则很难。开好会不但能大大推动学会的工作,也会使参会者感到愉悦。反过来说,一个优秀的学会其开会必定是规范、高效和有趣的。
学会开会!
参考文献:
[1] 亨利·M·罗伯特,议事规则,王宏昌,译,第1版.商务印书馆,1995.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