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学有余力的优秀本科生。如果在他们学业之余提前进入相关的科研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就可以早发现人才,培养出更多优秀研究人员。
然而,优秀本科生在做科研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惑,比如,想加入科研团队但不知如何联系导师,又担心进入科研团队之后难以兼顾学业与科研,造成虎头蛇尾等。而许多教师也会因为本科生个性和能力的差异,有些畏首畏尾。针对上述问题,2017年7月9日,CCF YOCSEF广州在暨南大学举办了“信息类优秀本科生应该如何做科研”的专题论坛。专题特别邀请来自中山大学的王昌栋博士、华南理工大学的黄翰博士和暨南大学的黄书强博士三位嘉宾,与大家一起分享各自指导本科生做科研的心得。
哪些本科生比较适合做科研?
无疑,科研是“跑得又快又早”为好。具有优秀学业成绩并且学有余力是本科生参加科研的首要条件。从学生角度讲,应当明确自己有能力并对科研有强大的兴趣。本科生做科研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如果没有强大兴趣,在课业压力下很难坚持下去。做科研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毅力和抵制住各种诱惑的精神,也很难坚持下去。除此之外,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态度,遇到问题能主动和团队、老师进行沟通。只有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优秀本科生,才能以研究生的姿态提前进行科研训练。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师/学生?
如果决定做科研,本科生该如何向教师推荐自己呢?
首先,本科生应该积极参与授课教师的课堂讨论,展现自己的兴趣、特点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毅力。其次,应当大胆联系心仪的教师,可以通过邮件、微信、QQ等多种方式主动联系。在联系时,一定要注意对教师的足够尊重,还要展现自己对科研的热爱,教师一般都不会拒绝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学生。第三,要事先做好功课,充分了解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和专业优势,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
教师也乐意挑选优秀学生补充到自己的研究团队来。在短短的授课时间里,如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研究方向、团队特色、个人魅力等,提高受欢迎的程度,这是教师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在挑选学生时,关键的一点是必须通过适当的考核,根据学生考核成绩再招聘进其团队。从实践来看,一个较合适的考核方式是让报名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本领域最前沿的学术论文,然后,要求学生写出一份论文阅读报告。教师根据报告的质量,抽选合适的学生进行面试,最终挑选出最适合做科研训练的优秀本科生。若不进行招聘考核,往往会出现各种让人失望的结局。
本科生进行科研的优势和选题的要点
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素养的培养,不但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还能够通过做出研究成果进行加分。比如,有助于绩点加分,拿到保研名额等;有助于出国深造的加分,学生的科研经历,特别是相关的研究成果、论文等,也是申请到世界名校的助力。此外,本科生通过科研活动还可以获得一些创新创业的机会,其通过科研获得的创造活力和创新思维,也是创新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那么,本科生应该如何选择导师和研究方向呢?这时,务必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兴趣。研究兴趣既可以是学生的“梦寐以求”,深藏内心的科研兴趣,也可以是在接触了某一个方向之后的“一见钟情”。
低年级学生入科研团队,可以选的题目范围相对大一些。关键是要能在本科阶段完成。如果能结合老师的研究课题,又符合学生的研究兴趣,那是最好不过了。在科研过程中应当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般而言,不要在教科书式的经典读物中找问题,要多阅读最新的文献,了解当前领域的发展情况,还要勇于探索、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才能提出新的问题。
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经验分享
本科生与研究生相比,进行科研训练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基础,而在于繁重的课程学习之余的时间调节。我们的经验是,一周阅读3~5篇导师和学生共同甄选的优质论文,略读结合精读,抓关键创新点,实现论文算法,再顺藤摸瓜,找到作者主页,进行思维导图。阅读后,针对每篇论文写一篇一页左右的报告。报告的形式不拘一格,但是必须是学生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学生每周还必须交一个研究进展报告,导师根据报告,安排至少半小时的一对一面对面讨论。这是把握本科生科研进度,排疑解惑的关键。同时,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一起,每周安排一次讨论班,学生轮流上台讲最新的论文,台上台下交流。这样可以一举三得:团队交流,增进团队成员感情;锻炼学生的演讲水平;交流不同子方向的最新进展。
在指导本科生做实验方面,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大胆做实验,多观察,多提问,促进同学间的交流。特别是,由于本科生在时间、能力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两个本科生一组搭配做实验或者是研究生带领本科生,是解决这些困难的好方法。在论文写作方面,鉴于本科生的特点,尤其是对于组织撰写第一篇论文,需要在导师和学生的讨论下,先由导师组织一个论文整体框架,然后再鼓励学生动手写整篇论文,但必须要求学生严格对待每一个段落、句子甚至标点符号。遵循不断地改进、讨论、再改进的规律。论文完成之后,根据论文质量选择合适的期刊/会议投稿。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之后再进行总结。如果本科生参加的是应用型研究,则需要充分考核其团队合作精神、工程规范、技术能力和责任心,确保在项目正常开展过程中锻炼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