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源模式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

阅读量:314
孙志刚,李韬,徐东来

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给计算机网络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实验是加深学生对网络工作原理的认识,提升其从事网络技术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开设综合实验,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是教师有效衔接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手段。

传统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主要进行Socket编程,利用Wireshark等工具进行抓包分析,或基于商用交换机进行配置组网等。这些实验易于开展,对学生了解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基本工作原理有一定作用。但这些实验把网络设备作为“黑盒”,学生无法通过上述实验了解网络设备内部的工作原理,难以了解计算机网络中最核心的路由交换原理,不能触及IP路由转发等互联网技术的精髓。

美国斯坦福大学尼克·麦基翁(Nick McKeown)教授指出:“目前设备制造商研制的高性能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和各类中间盒(Middlebox),均使用ASIC/NP/FPGA等硬件芯片实现IP层分组的处理,而学生对高性能网络设备原理的了解只限于书本,对高性能网络设备研发,特别是网络硬件的研制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在就业方面缺乏竞争力。”[1]为此,2004年他在斯坦福大学开设了基于可编程硬件平台NetFPGA[2]的实验课“Building an Internet Router[3,4],在教学团队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原型设计。该课程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网络设备工作原理的理解,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研究生马丁·卡萨多(Martìn Casado)就是基于NetFPGA平台,实现了最早的OpenFlow交换机原型,成为公认的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发明人。

2009年,国防科大开设了研究生课程“路由器原理与设计”,并为课程实验研制了类似NetFPGA的可编程平台NetMagic[5,6]20115月,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互联网专委会承办,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协办的第一届NetMagic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来自国内和香港地区的近20所高校的80余名代表参会,目前NetMagic应用研讨会已成功举办5届,相关创新实验先后在SIGCOMM、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中国高等教学仪器展上展示,NetMagic平台也先后在国防科大、湖南大学、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得到应用。

基于NetMagic的网络实验教学

在国防科大,每年大概有30~40名研究生选修《路由器原理与设计》课程,并基于NetMagic平台开展课程实验。这些实验在加强学生对网络核心机制的理解,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生通过课程实验熟悉NetMagic可编程平台后,在后续科研过程中也更加倾向于使用该平台进行科研的创新活动,NetMagic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如路由器和SDN交换机设计、网络延时测量、流媒体传输质量监控、分组深度监测、网络加解密、网络入侵检测以及城域网流量仿真等。

湖南大学自2015年开始已连续两年在夏季“小学期”中,组织三年级本科生基于NetMagic平台开展为期4周的“路由器/交换机设计综合实验”。参加这门课程的本科生对这类基于可编程网络硬件的实验教学评价很高,他们认为通过实验不仅熟悉了该网络实验的相关原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

虽然基于NetMagic的网络实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施教者和学习者都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有的教师认为实验过于复杂,自己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而学生则认为实验课程占用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

对网络实验教学的再思考

有竞争力的网络实验的特征

有竞争力的课堂实验应具备5个要素,如图2所示。从教师的角度看,考虑到当前科研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教学实验如果能支持老师的项目申报和论文撰写等科研活动,则能激励其使用实验平台,在实验案例的开发上投入更多时间。此外,还需要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师在实验组织时的负担(如从事繁杂的实验环境准备,对不可预见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并尽可能地降低学校在实验平台建设时的经济负担。从学生角度讲,有竞争力的实验需要一些能使其“上瘾”的案例,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真正操控网络的“快感”,这就需要一些开放式的案例,为学生的创新提供足够大的空间;还要有能够让学生参加创新竞赛的机会,支持其论文撰写和专利申请,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把几乎“无穷多”的课外时间更多地花费在实验上。

会员登录后可下载全文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拥有《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CCCF)所刊登内容的所有版权,未经CCF允许,不得转载本刊文字及照片,否则被视为侵权。对于侵权行为,CCF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作者介绍

孙志刚

  • CCF高级会员
  •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员
  • 研究方向:网络体系结构、可信网络、可编程网络技术等
  • Sunzhigang@nudt.edu.cn

李韬

  • CCF专业会员
  •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研究员
  • 研究方向:网络体系结构、可编程网络技术、高性能路由交换技术等
  • Taoli_network@163.com

徐东来

  • 湖南新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
  • 研究方向:网络体系结构、交换与路由的分组I/O加速
  • XuDongLai09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