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科本身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计算机图形学的内涵也在不断演变。比如在建模方面,在生成和呈现技术方面,在人机交互方面,在计算模式方面,等等。
这些新的发展趋势,给图形学的研究带来了理论与技术上的双重挑战。如何在理论上取得突破?如何在技术上得到发展?浙江大学教授黄劲和山东大学教授李扬彦共同提议并组织了以“计算机图形学和混合现实”为主题的启智会。会议邀请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单位的15位专家参加。CCF常务理事、浙江大学教授鲍虎军和CCF常务理事、山东大学教授陈宝权也受邀参加了讨论交流。
这届启智会不但探讨了学科融合和支撑技术应用问题,还分析了如何更高效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可用的工业产品。
研讨中,大家总结了现阶段图形学的关键应用技术,明确了智能机器人与自动驾驶、3D打印、全息传输技术(Holoportation)、生理计算和脑机接口、位置和姿态服务、智能设计与生成将是未来发展方向。这些方向将会影响医疗健康、工业控制、教育娱乐等众多行业。而我们要做的是为这些应用提供更先进的解决方案。
图形学因其在理论上的艰深和工程上的庞杂,使得科研成果到工业产品的转化非常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大家认为,在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中,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只是其中的两个方面。为了完成高效率的转化,更是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的扶持以及风险投资的眷顾。因此,整个过程需要保证“产学研政(政府)投(投资机构)用(用户)”的紧密协作。
如何保证?大家提出了学科建设与产业应用中的一些创新性的组织管理方式。比如孵化基地模式。如果一项有前景的研究成果尚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化,可以在研究院的资金支持下进行实用化预研,形成实用性成果,从而得到风险投资的支持。比如联合实验室模式。这种模式同样适合于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但尚未达到实用化的情况。不过它要求研究团队有较强的实力,并且能够得到企业的信任。比如自我迭代优化模式。如果研究团队规模较小,暂时得不到企业资金或风险投资支持,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可以以博士生为主进行基础和算法性研究,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再以硕士生为主开展实用化研发。
启智会
研讨会还提出了建立国内计算机图形学社区的想法。该社区由国内主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图形学实验室联合组织,邀请全国范围内的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年学生,以及工业界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加入。社区有三个目的,即资源共享、学术交流和产学研合作。(1)社区将为图形学研究人员提供成果发布和开源平台、数据共享平台。这些平台为相关数据集提供统一的存储、共享、推介服务,从而帮助数据集拥有者尽快获得更大的学术影响力;(2)社区将打造一个在线学术交流共享平台GAMES,计划以各个学校的图形学实验室的每周组会和讨论班为基础,通过在线公开,形成跨实验室的开放式共享讨论班;(3)社区将致力于帮助企业发布技术、人才等需求,同时帮助学术界的教师和学生针对企业需求进行对接,推动高校实验室将有实用前景的科研成果实用化,并帮他们牵线搭桥,寻求各种投资渠道。 ■
出席本次启智会的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鲍虎军 陈宝权 陈 为 黄 劲 金小刚
罗笑南 刘利刚 李扬彦 刘世霞 李桂清
吕 琳 马利庄 许威威 邵天甲 童 欣
田 丰 汪国平 王平安 王 锐 吴鸿智
徐 凯 张彩明 张加万 郑友怡 章国锋
上述观点均来自各位专家,由组织者汇总撰稿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