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自1962年成立已走过55年的路程,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CCF始终坚持推动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和为专业人士服务的宗旨,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社会广泛认可的全国一流学会。CCF每年组织数百场学术活动,打造出包括“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内的一系列知名学术品牌,为推动计算机领域的学术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CCF一直秉持“of the membership, by the membership, for the membership”的基本理念,会员至上。毫无疑问,会员是学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虽然目前CCF的有效会员近4万人,但在这蓬勃景象的背后,也埋伏着许多隐患和危机,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势必会成为CCF发展的阻力。
首先,会员数量虽然不少,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有些人主动性不够,有些会员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不足。由于积极参与学会活动的会员偏少,致使很多会员都是“沉睡着的”。学会定期邮寄的刊物杂志,有的被束之高阁,有时因会员邮寄地址变化也没能送到会员手中;各分部组织的会议和活动中,会员和非会员的区别不明显,导致会员未能感到自己身份的重要性;而会员期待的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活动也并不多。
其次,学会与会员之间、会员与会员之间缺乏双向沟通的渠道。常常是学会单方面寄送杂志、通知活动等。学会虽然有面向新会员、流失会员、有效会员的调查,但还需要更直接的渠道,譬如面对面地接收会员反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声;而会员之间也因为缺乏互动和交流的机会感到隔膜,没能创造一个充满认同感的和谐集体。
第三,会员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在企业界的影响力非常有限。须知企业是推动技术革新的中坚力量,技术发展需要市场这个“试金石”的检验。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唤醒沉睡的会员,拓展会员的范围”是未来学会发展之道。要进一步提升学会会议的品质,提高学术报告的质量,能够让不同的会员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要关注服务会员的细节,让每一个会员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感受到温暖和贴心,从而产生家庭般的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还要架设起学术研究和企业界的桥梁,减少“企业对学术不知所云、学术对企业不明所以”的窘状,要让学术“更接地气”,让企业“看到未来”。
针对以上反思,在总部的指导下,CCF无锡分部近年来尝试做了五方面的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
一,打造学术品牌,大力发展会员。依托无锡市在超算、物联网和大数据领域的领先优势,借助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无锡超算、江南大学等科研院所,打造“太湖论坛”等高品质、系列化的学术交流活动,扩大CCF在无锡的影响力。在活动中,我们突出会员优先的理念,组织会员走进高校、高科技园区和企业,吸引相关人员加入学会。会员人数一年的增长率达到91%。
二,建立分层次的会员联络微信群。加强会员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学术领域的日常沟通和交流,还包括以单位区域来区分的联络群,通过单位内部的人际关系网络增强会员之间的认同感,以及以吸纳活跃会员、潜在会员为主的总群,每个月都会在相应的群内定期组织活动。无锡分部不是组织者,而是平台的构建者,给每个会员以畅所欲言的自由,为会员之间的交流搭建桥梁。通过这样的方式,会员们为学会的发展各抒己见、出谋划策,提高了会员的积极性。
三,积极组织学术外的会员活动。搞不定期的水果采摘、远足活动、文体棋牌比赛等等,这些活动拉近了会员之间的距离,使会员找到了家的感觉。
四,秉承会员优先的理念,切实提高会员权益。比如在“太湖论坛”会议上,我们采取了会员免费、非会员收费的方案,使会员感受到学会的关怀,这种方式也有效吸收了非会员入会,在一 次论坛会上,就有40~50人缴费加入了学会。
五,强化造血功能,在企业界积极发展会员。无锡分部建立了分部活动年度赞助单位、专项活动赞助单位的相关制度,建设了会员活动的专属场所。不仅丰富了分部活动经费来源,也有效解决了学术与企业融合不足的问题。
通过组织这些活动,我深刻地感到,发展会员、提升会员积极性确实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但本着学会“一切来自会员、一切依赖会员、一切为了会员”的基本理念,我们应该在这条道路上排除万难、努力前行。通过无锡分部的这些措施,我们欣慰地看到,会员活动参与率从原先不足10%提升到30%以上,这带给我们鼓舞和希望。
无锡分部将进一步加强分部建设,加强与各兄弟分部的交流互动,共同为实现CCF的发展而不懈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沉睡的会员”将逐渐“苏醒”,呈现出更为活跃的勃勃生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