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催生了跨越国界、文化、种族的虚拟社区和虚拟社会。越来越多的现实社会活动转移到数字化的网络空间。产品生产制造、商业贸易流通、公共事务管理、个人社交娱乐,都体现了信息的交互过程,因此,海量信息的管理是数字社会的一个核心问题。现有模式主要面临隐私性与交互性两方面的挑战。正如Windhover原则1所倡导的,在保证个人隐私的同时,满足审计和执法的需求。一方面,要保证信息真实可信,所有者拥有足够的隐私保护和管理权,防止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篡改和不合理使用;另一方面,要促进数据流动,实现信息交互与交易所带来的价值。如何实现开放共享的安全可信架构?这需要对数据存储管理、交互共享的体系进行完善和重构。
2016年1月19日,英国政府办公室发布了政府首席科学顾问马克·沃尔波特(Mark Walport)教授主持完成的报告Distributed Leger Technology: Beyond Block Chain。报告通过案例分析了政府和商业界在多个社会生活领域,区块链可能带来的技术革新[1]。互联网经济学家唐·塔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在其著作《区块链革命》[2]一书中提出,在未来几十年中,区块链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区块链也将是最重要的科技。“20年后,我们会像今天讨论互联网那样去讨论区块链技术”,网景(Netscape)创始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如是说。本文将结合数字版权保护、物联网、隐私保护等应用实例,介绍这种技术框架对软件系统及其商业模式潜在的影响,并探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挑战和机遇。
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
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利用互联网分布式计算的原理以及巧妙设计的认证机制,解决了数字货币的两个挑战性问题:发行控制和防止双重支付。剥离比特币的背景,其底层区块链技术采用“分布式账簿+智能合约”的技术架构,实现了网络节点之间安全可信的数据隐私保护、存储转发和开放共享,即:(1)基于分布式账簿,可以建立数据的安全可靠存储和共享机制,将数据所有权、数字传播过程、交易链条等相关信息完整全面地记录在分布的数据块中,并在所有参与方之间达成共识,共同维护。在数据产生、流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不可抵赖,为确权、维权、审计提供背书。(2)基于智能合约,交易规则可通过链上编码实现,在交易过程中自动执行,实时在线地保证交易数据的合法、合理、合规性。
区块链可辅助核准互联网上每个虚拟个体和每项数字化交易的真实有效,为合众参与、分布自治提供了保障信任的技术基础,是构筑未来数字社会的基石[1~3]。
数字社会的信任协议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一系列开放的互联网标准为系统之间的交互和通讯奠定了基础。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海量数据的涌现,互联网应用广泛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迫切需要构建应用之间互联、互通、互操作的信任体系。区块链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可信的数字化信息在网络中产生、传播和交换的协议,为构建数字社会中的“信任”提供四个层面的支撑:数据保护、个体认证、交互验证、信用凭证。
● 数据保护是指采用基于密码学原理设计的存储结构,保证数据安全可靠,使其难以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 个体认证是指数字社会中各个主体的身份认证问题。身份认证是数据所有权及交易过程记录的标识。网络环境中,用户身份具有超时空性、虚拟性、匿名性、多样性等特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应用环境、交互场景下,可能使用不同的虚拟身份。基于数字签名技术的认证机制保证交易过程中的虚拟身份难以伪造、可检验、可追踪。
● 交互验证是指针对数字资产多方交易的虚拟经济特性,对操作过程进行监管和审计,保证个体之间交互、交易行为的合规性,避免和及时发现各种欺诈、欺骗行为,确保各种活动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双重支付”是一种典型的欺诈行为,将货币、证件、票据等数字资产进行不合理的传播,危害社会秩序和个体利益。
● 信用凭证是在数字资产产生和传播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全面记录每一次交易的各类信息(例如供需双方、交易的资产、交易的时间和环境、交易方式、交易前后价值及所有权变化等),保证交易凭证的真实、准确、全面、完整且不可篡改性,可作为监管的依据、司法的“证据链”。
分布式、时空链和链上代码是区块链不同于传统可信机制的设计原则。分布式设计让信息在加密的基础上共享,通过多方共识机制实现对交易执行的公众监督,而不是依赖于单一的验证中心,使得任何恶意行为如同在众目睽睽之下作案,难以得逞。时空链设计辅助建立交易场景(空间)、交易历史过程(时间)的追踪关系,为信用评价、证据溯源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链上代码设计支持在交易发生时自动验证交易的合理合法性,即时主动地安全防范,防患于未然,降低交易风险以及事后验证的代价。
分布式应用+分布式商业
构建在信任基础之上,区块链可促使信息互联网发展到价值互联网,从而释放出无数的新应用和新潜能。这种变革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新型分布式应用与分布式商业模式美妙结合的产物。
从应用的角度讲,现有的模式多依托于大型的数据中心平台,用户个人信息以及交易过程都集中存储管理。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起大型公司服务器被攻击、用户隐私泄露事件,凸显了航空母舰式庞大的中心数据库的安全问题。而分布式的应用架构,是将数据和计算分布在多个节点上,对分布式应用的节点进行部署,以实现分布自治,在不可信的通信之上建立点到点可信的消息交互协议,降低对单一控制中心的依赖,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隐私保护能力。
从商业模式看,链上代码支持使得实体之间可以点对点约定契约、直接交易,节点之间不仅可以交换数据,还可以交换价值,进行商业活动,每个数字化的个体都可以成为自主运作的代理人(autonomous agent)。在公众监督的契约约束下,这种“直销”模式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挖掘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激发市场潜能。
应用愿景及案例
数字创意的助推器
数字媒体已成为最为活跃的互联网应用,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等数字内容快速增长,以小微创作为主的自媒体、用户原创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大行其道。然而,由于互联网内容的高流动性和易篡改性,数字版权依然是一个难题,已经成为数字媒体发展的瓶颈。各种侵权和法律纠纷也屡见不鲜。
区块链可以为“版权利益分享+快速维权机制”提供有力支撑。在现有技术下,版权收入需要经过冗长复杂、缓慢低效的支付链条,创作者无法直接从消费群体中获益,甚至可能受到中间商的不公平对待。利用在线即时交易机制,数字内容的创作者可以自主管理身份、产品及版权,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合法使用产品,音乐人和消费者之间直接关联,减少中间环节的克扣和延误,确保音乐人便捷、及时、可靠地获取酬劳。2010年,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提出了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 DCI)体系,希望通过数字作品版权登记、版权费用结算以及版权监测取证三大核心功能,构建互联网版权的基础设施。2016年底,经济学者朱幼平研究员撰文《10万亿的数字创意产业需要区块链》2,指出“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公共服务平台是当务之急”。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国家信息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七届DCI体系论坛上,专题探讨了构建基于区块链的DCI系统的应用。
以央视微电影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例,传统的系统由控制中心负责媒体的发送和播放,监视代理只记录控制中心的播放报告。由于控制中心发送报告有可能存在延迟、信息不完整以及被篡改等问题,监控记录难以满足及时性、过程性和不可篡改性的需求,不具备法律效应。北航链[7]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版权保护系统,在交易区块链上搜集和记录所有的视频播放信息,同时保证信息记录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安全性。图1对比了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
图1 央视微电影信息综合管理系统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媒体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例如,PledgeMusic音乐交易平台提出了一种dotblockchain(.bc)的体系架构3,一个不可复制的编解码器。.bc的基础是一种新的音视频编码标准,在音视频文件中携带公平交易的最小化可行数据(Minimum Viable Data, MVD)信息。最小化可行数据是创作者、表演者、版权归属、使用权等基本信息的元数据,在区块链的分布式分类账簿中存储,使得版权信息公开透明。音视频中携带的最小化可行数据不能分离、不能篡改,因此,没有经过版权信息验证,就无法播放。通过这种机制可以解决盗版作品问题。除了提高版权交易的安全性,还可以采用激励和奖励的方式,规避盗版问题。例如PeerTracks4构建BitShares音乐区块链,引入了“Notes”作为ICO(Initial Coin Offering)代币,音乐人发布各自的Notes;“粉丝”们可以在下载和传播中,购买、销售和交易Notes;粉丝们持有Notes,可以享受打折、线下音乐会门票等多种优惠;由于Notes数量有限,其价值波动也可以反映出音乐家及音乐作品的热度。这种代币的出现,使市场趋向于购买正版音乐作品。
1999年,纳帕斯特(Napster)第一次提出了基于点对点(Peer-to-Peer, P2P)协议的在线音乐共享服务,以信息分享为主旨,但最终由于侵权诉讼,受到制裁。如今,PledgeMusic、PeerTracks以及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体系,目的都是引入基于安全协议的版权保护,通过版权利益分配规则的编码,实现自动执行及时分账,实现虚拟交易。这体现了由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的发展变化过程,是区块链技术给传统互联网带来的升级改造的魅力。
万物互联的万物账簿
神奇的金龟车贺比是50年前的经典的迪斯尼动画片《疯狂金车》中的一个角色,这辆白色的甲壳虫赛车拥有人类智慧、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能力。如今在无人驾驶汽车、机器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的驱动下,这种汽车得到了创新演绎。谷歌前工程师麦克·赫恩(Mike Hearn)提出采用区块链技术打造智能驾驶系统,让无人驾驶汽车成为自主运作的实体5。这种汽车具有“机器智能”,可以感知周围的环境,根据环境变化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具有可信的通信协议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点到点交互,甚至采用内嵌的协议编程完成商业交易。即,通过让智能汽车运行在智能的基础设施里,自治的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自己接受订单、签订租用合约、选择路线、规划行程、赚取费用、独自支付费用、维护和管理。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提出了“设备民主-自治物联网”的愿景6。区块链可为万物互联提供万物账簿,实现安全、可靠的设备自治与协同,设备可以自主维护,设备之间建立点到点的通信、支付和贸易关系。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和租车用户、道路上的传感设备、车辆管理系统直接交互。推而广之,这种协议可以应用在任何设备之间的交互[2],如建立分布式环境检测系统,分布式传感器(环境监测节点)可以安装在房屋、道路、车辆、甚至衣物等设施之上,并与卫星连接,形成广泛覆盖的监测网络。任何实体都可以成为环境数据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任何人可以申请设置传感器、加入数据发布,也可以订阅任何节点的服务,随时直接获取实时监测信息。环境数据及数据服务具有价值,可以在任何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直接交易。也可构建分布式电力系统,欧盟能源联盟框架战略提出了“欧洲能源零售市场”的愿景,个体可以在住户或是社区中生产和消费微能源,智能电表可以对微能源进行计量和计费,个体之间可以直接进行微能源的交易。
供应链端到端防伪
据国际商会估计,2015年假货和盗版商品的总值已达到1.77万亿美元,严重威胁着商业秩序。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内嵌数据管理中的安全和验证机制,加强对资产认证和防伪管理,避免商业过程中的欺诈问题,并且有助于对产品生产、供给、流通和销售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使得供应链的监管更加透明,交易更安全,并且降低监管的成本和人工误判。例如,“假药的检测和防范”将是区块链具有重要价值的一个应用场景7。在北美等地,现在采用ePedigree系统和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 RFID)标识技术,对药品的装载运输过程进行跟踪检测。引入区块链设计可建立对药品生产成分、用药标记、用药记录等多种信息的验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支持药厂、药店、药品监管部门、医疗机构、患者等多方参与认证,保证药品安全。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系统在食品安全领域也备受关注。Provenance8致力于建立产品历史信息的区块链。在2016年报告的一个试点项目中,Provenance区块链用于跟踪印度尼西亚金枪鱼,从海边垂钓捕捉“第一海里”的数据验证录入,到运输售卖中与现有的企业资源计划(Ent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系统集成,直至最终用户查验商品可信性,整个过程的每一阶段,都有从物理世界采集到数字世界的信息,让每条鱼随身携带其“出生证”及历史信息。对渔民、各种中间环节的商业组织、消费者以及所有利益相关方,全供应链透明,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信心,而且还有助于环境保护、渔业发展、食品监督等组织机构及时发现行业中的问题。
隐私数据保护的密码机
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启动了“Rethink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项目,预测到2020年,互联网数据将增加40倍以上,深入挖掘其中的信息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因而,数据经济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9。但是,数据的安全性也令人担忧。人们在网络空间活动中产生大量数据,构成了“虚拟的自我”,犹如阿凡达中的“化身”。“身份是你的,但你的身份在世界中的活动所产生的数据却是由他人所掌管的”。2017年2月26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直击贩卖个人信息乱象”的新闻,身份户籍、名下资产、手机通话记录、个人滴滴出行轨迹、名下支付宝账号、实时跟踪定位等各类公民个人信息被公开叫卖,只要提供手机号码就能查到用户的所有隐私信息,令人触目惊心。隐私保护形势严峻。区块链具有高冗余、无法篡改、多签名权限管理等特性,可为分布式应用中的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交易提供支撑。
医疗健康是一个对隐私高度敏感的领域,隐私数据保护也是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随着医疗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远程医疗已经成为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医疗资源配置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然而远程医疗的实施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就诊模式,更重要的是连接着医疗、医药、医疗保险的庞大产业链条。在此过程中,个人健康数据从病例记录、就诊过程,到日常的健康监测,都在个人、医院、服务机构、设备厂家等各个数据中心之间进行存储和交互。从建立电子病历,到开出电子处方和购买药品,再到医疗保险支付和费用的控制,中间涉及各方利益的博弈,数据的真实有效、不可篡改以及在共享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是保证新型医疗体系健康运行的关键基础设施。因此,基于区块链的医疗健康系统也成为目前的一个热点应用。例如,Gem10与飞利浦(Philips)区块链实验室联合研发了Gem Health系统,构建了一个以患者为核心、连接各种医疗服务环节的生态系统。基于区块链构建的GemOS,包括数据管理、应用逻辑管理、身份认证、区块链网络四个部分,为关键数据的交互、共享和处理提供基础平台。2016年,美国卫生与公共事业部(HHS)举办了区块链黑客马拉松比赛,来研究区块链在保护医疗健康记录安全方面的潜能。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等都参加了竞赛。麻省理工学院的MedRec11原型系统部署在哈佛大学附属医院(Beth Israel),对该院门诊与用药数据,包括血液工作记录、疫苗接种史、处方和其他治疗方法等跟踪了6个月,并模拟了医院两个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
挑战与机遇
基于对数字社会的愿景,区块链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虽然历经比特币的多年检验,有众多雄心勃勃的实验项目、重大资本投入,但区块链的实际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须克服关键性的技术挑战。
● 区块链现有技术结构上存在漏洞。以太坊自治组织The DAO众筹资金被劫持、Bitfinex交易所比特币被盗这些事件都表明区块链实际应用中存在风险。
● 为满足大规模应用对于系统实时性和性能的要求,区块链中的存储、加密、认证和共识等机制都需要进一步完善设计。现有的区块链性能远远低于实际在线交易的需求:比特币能达到每秒7笔交易,而维萨(VISA)公布的是每秒44万笔交易,纽约证券交易所核心系统要求每秒百万级别。系统的可扩展性有限,当节点数量大幅度增加时,共识机制无法有效运作。
● 数据安全保护和链上代码的合法合规性。区块链及其智能合约系统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不仅要满足技术需要,还要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例如,金融科技一直是区块链最重要的潜在应用领域,从清算系统到数字货币,如果合理应用,可有效提高交易或投资的效率,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反之,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则可能成为洗钱和黑市的重灾区。
体系架构设计优化
区块链性能提升首先是分布式架构设计的优化。区块链的一个设计理念就是通过扁平化的架构,支持更加高效、更加开放的数字经济;通过公开透明的过程监管,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然而,“开放”与“高效”、“公开”与“安全”都是相互制约的设计目标。例如,针对所有交易,所有节点进行投票,所有节点备份数据,虽然有助于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但却是制约系统性能的瓶颈。分而治之是大型复杂系统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区块链实际应用中,针对领域特定需求,采用分治思想在可扩展性、性能、安全性、开放性之间权衡是设计优化的一个出发点。例如,根据特定领域数据安全性、实时性、吞吐量要求的不同,采用多粒度多层次安全保护策略、分别进行链上存储和离链(off-chain)存储、采用多链分别存储与管理等。
小蚁的“资产数字化系统”12,为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将系统定位为清算型区块链,即只登记资产发生变更的交易,而非所有的挂单、撤单和用户行为记录。在共识机制中,采用选举记账人的“中性记账”机制,在记账人之间对区块随机数、区块所包含的交易、币值分配等达成共识,记账人不能改变交易数据内容及其排序。
MIT Enigma13采用区块链和离链存储相结合的方式,如图2所示[5]。区块链验证公开的交易信息,离链分布式数据库存储加密的个人信息,区块链为离链存储提供访问控制机制。DHT(Distributed Hash Table)是离链存储,采用键-值(key-value)数据存储管理,基于Kademilia P2P网络传输协议,并引入LevelDB加强数据一致性控制。透过区块链,对外部用户提供两种交易接口:Taccess是授权数据的访问控制;Tdata是用户数据存储查询。数据随机分布在DHT的存储节点中,并采用一定冗余备份机制保证高可用性。该研究基于安全多方计算,提出一种共享身份(shared identities)和部分授权机制。假设甲需要向乙提供个人数据,甲可以选择部分数据提供给乙(如只提供身高,不提供年龄信息),并且可以将原始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得乙可以使用该数据完成相应的计算(如统计),但不能看到原始值。
图2 Enigma体系架构设计
央视微电影的区块链系统采用双链设计架构[4]:账户区块链(Account Blockchain, ABC)仅存储账户信息和交易后的信息,交易区块链(Trading Blockchain, TBC)仅存储交易相关信息并执行交易。每个机构可以拥有各自独立的账户区块链,只有当需要交易时才能访问共享区块链。账户信息相对稳定,隐私要求高,以存储和验证为主;交易信息实时性要求高,且需要执行链上代码。将安全性、共享性、实时性要求不同的数据进行分链管理,分而治之,可有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护隐私。系统可以由一个交易链和多个用户链构成,实现对交易过程的跟踪以及即时分账管理。
区块链+计算法律学
数字化社会中,资产有新型的交易市场和交易过程,与传统市场在交易对象、交易方式、交易场所、盈亏计量等多个方面都截然不同,给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在区块链技术框架中,基于计算法律学的思想,将交易过程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链,将法律法规、合同章程等转化为具有法律效力的链上代码,保证数字社会的有效运转和良好秩序。
● 区块链全面记录每一次交易的各类信息,包括参与交易的供需双方及物品、交易时间、交易方式、交易前后价值及所有权的变化等;在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须按照时间序列记录各类交易事件,形成最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链,以支持交易过程的审计、异常操作的监管与追踪等。
● 智能合约表达资产产生和转移过程中的安全约束。以智能合约安全策略执行为代表的防范措施,有助于在风险发生时及时发现和预警,防患于未然。合约的规则定义内嵌于区块链的数据结构中,基于事件驱动,采用策略机制动态加载自动执行;一旦检测到违背合约规则,就自动触发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终止事件、回滚操作、隔绝污染数据、隔离不安全主体等。
区块链+互联网新技术
区块链依存于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为新的业务模型提供可信任的应用基础协议。互联网各种新技术和区块链结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在大数据研究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为专业的智能分析开放数据。一方面大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智能分析和处理技术,可有效提高区块链系统的性能、扩展性和应用支持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区块链,可以为大数据的分享提供更加安全的数据授权、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假设在医疗健康系统中,某研究机构需要分析各种病情在全国各个医院的就诊情况。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簿的能力,可以建立安全共享的医疗档案记录系统,追踪同一患者在不同医院的记录,明确患者、就诊医院以及研究机构对不同信息的所有权、访问权和使用权,并保证数据安全以及合法合规的应用。
区块链+业务流程重构
区块链应用面临的一个主要瓶颈是对实际业务流程的重构。《世界是平的》[6]一书中分析了“三重汇合”的重要意义,其中,第二重汇合即“新的互联网平台与新的经营方式的结合”。书中引用罗默的一段论述:“当人们问:‘为什么IT革命没有立刻导致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呢?’这是因为,生产力需要的不只是新的计算机系统,还需要新的商业流程和与之相配套的新技术。新的经营方式让信息技术变得弥足珍贵,而信息技术也让新的经营方式成为可能”。区块链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共享能力,以数据安全为核心,支持对多方参与的数字化交易进行实时在线的认证和审计,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化账簿,更是业务运营的引擎。
总结
区块链起源于虚拟货币,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其影响力还渗入到互联网应用的各个领域14。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规模越来越庞大的数字化社会中,数字化个人身份、数字化设备的互联互通、数字化资产的交易等等,区块链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区块链架构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还可以避免由于过度依赖超级数据中心和厂商而造成的系统的脆弱性。这种新型架构将为构建互联网信任体系的基础设施服务、保证可靠可信的数字社会运作、释放数字化的市场潜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数字社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脚注:
1 参见https://idcubed.org/home_page_feature/windhover-principles-digital-identity-trust-data/。
2 参见http://blog.sina.com.cn/s/ blog_5009e2050102wztl.html。
3 参见http://dotblockchainmusic.com/。
4 参见https://ybitcoin.com/articles/peertracks/。
5 L. Kelion. Could driverless cars own themselves? http://www.bbc.com/news/technology-30998361。
6 IBM Whitepaper: Device democracy: Saving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January 07, 2015。
7 IBM Whitepaper: Blockchain: The Chain of Trust and Its Potential to Transform Healthcare – Out Point of View, August, 2016。
8 参见https://www.provenance.org/。
9 参见https://www.weforum.org/reports/rethinking-personal-data/。
10 参见https://gem.co/health/。
11 B. Forde. MedRec: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on the Blockchain. https://medium.com/mit-media-lab-digital-currency-initiative/medrec-electronic-medical-records-on-the-blockchain-c2d7e1bc7d09。
12 参见https://www.antshares.org/。
13 参见https://www.media.mit.edu/projects/enigma/overview/
14 D. Tapscott and A. Tapscott. The Impact of the Blockchain Goes Beyond Financial services, https://hbr.org/2016/05/the-impact-of-the-blockchain-goes-beyond-financial-services。
参考文献
[1] Walport M.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Beyond Blockchain[R]. UK Government Office for Science, 2016.
[2] Tapscott D, Tapscott A. Blockchain Revolution: How the Technology Behind Bitcoin Is Changing Money, Business, and the World[M]. Penguin, 2016.
[3] Clippinger J H, Bollier D, ed. From Bitcoin to Burning Man and Beyond: The Quest for Autonomy and Identity in a Digital Society[M]. Boston, MA and Amherst, 2014.
[4] 蔡维德, 郁莲, 王荣, 刘娜, 邓恩艳. 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系统开发方法研究[J/OL]. 软件学报,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2560.TP.20170222.1047.004.html.
[5] Zyskind G, Nathan O, Pentland A. Enigma: Decentralized Computation Platform with Guaranteed Privacy[J]. Computer Science, 2015.
[6] Friedman T. 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 Macmillan, 2005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