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概况
美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及社会计算会议 (The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and Social Computing, ACM CSCW)是该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也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
CSCW 2017是第20届会议,于2017年2月25日至3月1日在美国波特兰举行。会议共召开了5天,有28个国家的706位学术界和工业界人士参会。会议邀请微软研究院工程师程莉莉(Lili Cheng,音译)以及著名的华裔机器人科学家、漫画家豪尔赫·陈(Jorge Cham)分别作开幕和闭幕主题报告。这次大会还举办了CSCW in China and Beyond研讨会。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类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不断渗透和深化的同时,更加突显了技术、社会与人协同发展的特征,正如程莉莉在开幕式致辞中所指出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的下一步,必然需要融入对社会、文化以及人类行为的分析与理解,来进行技术的设计与发展探索。也正基于此,长期关注以人为中心、技术与社会相融合的CSCW方面的研究,一直在学术界维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和广泛的学术认同感。
CSCW in China and Beyond研讨会
会议开幕当日,复旦大学教授顾宁,副教授丁向华、卢暾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教授马克·阿克曼(Mark S. Ackerman)共同组织了一个CSCW in China and Beyond研讨会,旨在分享和探讨中国CSCW研究的最新动态,为国内外CSCW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在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软件中心等提交了10篇论文,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华盛顿大学塔科马分校、明尼苏达大学大学双城分校、雪城大学等提交了9篇。研讨会全面地介绍了中国高校、研究机构的CSCW研究基础与特色,中国计算机学会协同计算专委会组织的学术活动,中国CSCW学术年会CCSCW等学术会议,以及与国际CSCW学术团体之间交流合作等多方面的情况。11篇论文被分为协同技术、设备与系统,涌现群体行为的比较、理解与预测,跨文化全球创新与知识共享,弱势群体协同等4个专题进行报告,7篇论文被分为两个视频专题进行演示。这些论文展示了当前中国CSCW研究的最新进展,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并计划将其办成每年CSCW会议的常规研讨会,持续推动中国CSCW的研究和国际影响力。CSCW 2017大会主席也给予此次研讨会较高的评价。与会者纷纷表示,期待未来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CSCW in China and Beyond研讨会
主题报告
ACM CSCW会议历来关注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如在开幕式主题报告中,程莉莉的 “Conversational Intelligence: Bots and Lessons Learned”主题演讲,就与大家分享了会话智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经验与教训。程莉莉是微软人工智能研究中心(AI&R)的杰出工程师和管理者,长期关注对话系统、网络机器人、智能系统等。她以机器人小冰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发展现状为具体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改变当代社会中人们的工作和社交方式,以及小冰在中国、日本及美国等不同背景下的发展经验与教训。她认为,随着当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需要关注融合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如何让机器充分理解和学习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人的行为,是人工智能领域发展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豪尔赫·陈博士在闭幕式上的 “The Science Gap”演讲,以其一贯的幽默风格,向大家描述了如何把幽默融入高压的学术生涯,以及他在全球300多所高校中经历的各种故事。借助这些描述,他和与会人员探讨了研究人员和社会公众在沟融和感知上的鸿沟,以及如何推动科学家和各领域人员的协同等问题。
研究热点与趋势
以人为中心的协同技术与系统
今年的CSCW会议中,出现了多种新颖的以人为中心的协同技术与系统。例如,在协同技术上,研究人员研究并提出了支持亲密私人关系的通信技术,在线问答社区中的知识共享与推荐技术,支持设计人员实时获取用户需求的交互技术,支持复杂问题分析的协同技术等。在协同系统的设计上,研究人员设计开发了为非本土语言编辑人员设计的协同编辑工具,移动手机中的轻量级协同交互应用,支持多人口头协同讨论过程的实时信息提取系统,为特殊疾病患者所设计的通讯系统,支持家庭儿童看护的远程监控机器人,以性别平衡为目标的社交媒体行为支持系统等多样化的协同系统,支持不同角色、不同类别的协同行为。在协同系统构建中,研究人员特别关注信息通讯技术(ICT)的协同设计方法、协同工作流中的数据追踪和质量评估技术、各类协同技术中的数据可视化、隐私保护、协同任务分配等问题。此外,针对近年来涌现的新型协同交互与创新模式与应用,例如开放协作(open collaboration) 、公民科学(citizen science)、众包、自己动手、创客等,研究人员也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解读和探索。
社交媒体中的多维度社会关系
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分析、理解与解释是CSCW领域研究中以人为中心的代表研究方向。由于社会特征和技术特征的高度融合,对社交媒体、在线社区等平台的研究需要充分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多维度的用户行为分析与理解。因而,在今年的CSCW会议中,不同类型的在线社区、社交媒体,例如维基百科(Wikipedia)、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PNAs(People-Nearby Applications)、在线医疗社区、谷歌文档(Google Docs)等,仍然是众多研究人员所关注的热点。研究人员采用定量分析、机器学习、定性分析等方法,从技术、文化、情感、健康等多个维度展开研究。例如,线下社会和文化资产的构建模式探索、性别和文化维度对精神问题的影响分析、用户经验分享的倾向性分析、用户反馈的期待分析等,为当代社交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用户行为分析的视角和结论。
以人为中心的社会问题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健康、弱势群体、养老看护等社会民生问题一直受到CSCW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他们积极探究如何利用CSCW的理论和技术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当代背景下的社会问题,并通过协同技术为其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或解决方案。例如,在本届会议中,有多个专题以性别、儿童、老人、看护、教育等社会问题为主题,相关研究涉及针对儿童交互的协同技术分析与设计、针对居家老人的辅具分析与设计、针对健康看护团队的协同交互行为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协同交互问题等多个方面。此外,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道德、政策等问题也吸引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克拉夫特(Krafft)等人所开展的虚拟机器人发展过程中的道德挑战分析;印第安纳大学文(Cheon)等人开展的机器人视角下的用户研究等。
本届CSCW 会议呈现出更多样的新兴协同技术交叉集成、更多元的社会-技术因素互动融合,以及更丰富的跨文化与历史多视角对比的特色和趋势。在大规模协同系统与应用、用户集体行为分析与解释、社交媒体建模与理解、协同交互模式与技术等主流研究中,融入了大量与人工智能、虚拟与增强现实、情感分析、多模态交互、可穿戴设备、机器人相关的最新技术,围绕儿童、情侣、父母、程序员、艺术家、老人、残疾人等具有鲜明特征的特殊角色和群体,深入剖析了东西方不同社会环境、多语言文化情景下涌现的全新协同交互问题,并尝试从技术与社会融合的角度给出全面的解决方案。
会议奖项
持久影响力奖颁给了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保罗·勒夫(Paul Luff)教授和克里斯蒂安·希思(Christian Heath)教授在CSCW1998合作发表的论文《协同中的移动性》(Mobility in Collaboration)。这篇文章通过对医疗保健、建筑工地和伦敦地铁三个完全不同场景的研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在协同活动中支持移动性的重要性,对后来的移动计算和移动协同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届大会共评选出了6篇最佳论文。其中,斯坦福大学贾斯丁·程(Justin Cheng)等人对互联网“喷子”(Internet troll)成因的研究,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与热烈讨论。该论文通过在线实验发现,负面情绪和讨论上下文将极大增加把一个人变成“喷子”的可能性,并通过大规模在线讨论社区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这个结论;最后,基于对“喷子”成因的洞察,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构建了相应的预测模型。该模型说明,只要在合适的环境下,任何普通人都有可能变成“喷子”。美国福克斯新闻(Fox News)、英国《每日邮报》(Mail Daily)等众多国际知名媒体都报道了这项有趣的研究。
下届会议的新变化
从明年开始,CSCW会议将一改每年2月底开会的惯例,将会期改至每年的秋天。由于会期的改变,CSCW 2018将有2017年4月和2018年春季两次论文投稿截止期和单独审稿流程。从下届开始,CSCW论文的出版将全部移到美国计算机学会的新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ACM (PACM)在线发表,并且采用开放内容列表(Open Table of Contents, OpenTOC)的访问模式,即从会议结束开始的一年期内,这个列表中链接的论文将可以免费在线访问。2015年以来,这种模式已经在人机交互专门兴趣小组(SIGCHI)联合主办的多个领域的权威会议中采用。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