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接云际:云际网络互联的协同服务机制

阅读量:491
尹浩,姜泽勋,李军

云际网络互联

目前,热点的互联网应用与服务几乎都离不开云计算,并且逐步向几个重要的云服务平台集中。应用的创新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使现有云计算服务面临新的挑战,单一云平台难以满足应用全时全域的优质服务需求和灵活多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1]同时,随着边缘计算和5G等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模式也面临从集中式向分布式发展的趋势。

云际计算(JointCloud Computing)是以云服务提供者之间开放协作为基础,实现多个实体云的协同合作,取长补短,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供更加灵活与可靠的云计算服务。云际计算支持不同实体云之间计算、存储和数据等的协商,通过多层次云资源与服务的深度融合协作,以便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定制云服务、创造云价值,实现“服务无边界、云间有协作、资源易共享、价值可转换”的新一代云际计算模式。云际网络互联的协同服务是云际计算的基础,需要从网络层、服务层和业务层分别建立可使异构多元化实体云进行网络互通、服务协同和可信结算的模型与机制,建立支撑技术体系。

虽然云际网络互联通过联接多个实体云,能够改善目前传统云计算模型面临的众多问题,但在实现层面,云际协作面临有别于传统云计算的新挑战:(1)云际网络环境会随时动态变化,难以构建可靠、有质量保障的云服务网络环境;(2)不同实体云的资源与服务具有差异化和非标准化的特点,难以被有效地发现和协作调用,也难以进行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的计量与结算;(3)云际系统各类要素相互关联,关系复杂多变,单一要素的跨云聚合与协同通常会对其他要素产生影响,难以解决多要素同时达到多目标优化目的的难题。


会员登录后可下载全文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拥有《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CCCF)所刊登内容的所有版权,未经CCF允许,不得转载本刊文字及照片,否则被视为侵权。对于侵权行为,CCF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作者介绍

尹浩

  •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 研究方向:内容网络、大规模媒体内容分发平台的体系结构、算法与系统设计等
  • h-yin@mail.tsinghua.edu.cn

姜泽勋

李军

  • 清华大学研究员,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 研究方向:网络安全、模式识别和图像处理
  • junl@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