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锡生
2006CCF海外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丘锡生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
Stephen S. Yau(丘锡生)简介:
现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丘教授担任过IEEE计算机学会(IEEE-CS)主席(President)、IEEE董事会( Board of Directors )成员、美国信息处理学会主席、计算研究协会董事会成员。并担任过IEEE COMPUTER杂志的主编。
1、主要学术贡献
丘教授在计算机科学的多个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早期研究贡献主要集中在逻辑电路。他开发了通用逻辑电路, 以及组合电路和顺序电路中的错误检测技术。1970年代,分布式计算系统逐步得到关注,他随即提出了分布式系统得到成功应用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套系统性的设计和开发方法用于开发分布式应用软件。他在分布式软件设计表示与验证方面的贡献是将面向对象技术应用于分布式软件开发的先驱性工作。这项工作揭示了在设计开发复杂的面向对象分布式软件过程中,如何系统地表达与分析内在并发和通讯,从而为设计、开发出复杂的面向对象分布式软件提供了支持。
丘教授后来的工作集中在自治分散系统(ADS : Autonomous Decentralized Systems)和环境敏感系统(Situation-Aware System)的软件开发方法,尤其是如何将面向对象技术应用于处于各种变化环境之中的分布式软件。通过应用面向对象组件集成和调整技术,丘教授为业界提供了实际易用的分布式软件开发手段。丘教授近期的研究集中在泛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 or Pervasive Computing)环境的分布式软件开发。作为可重组的环境敏感的中间件(RCSM: Reconfigurable Context-Sensitive Middleware)研究的一部分,他设计了一种面向对象的环境知觉应用软件(Object-oriented Context-aware Application Software)的开发方法。这个方法让软件开发员能够简单地集成环境敏感技术(Situation-Awareness)到应用设计中,而不必对软件的开发过程作重大更改。这个方法还改善了泛在计算环境中分布式软件的自发交互性。这些成果推进了泛在计算研究的发展。
2、对中国计算机学术界的主要贡献
丘教授长期以来非常关心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并为此做出了十分卓著的贡献。作为国际软件工程界的6名奠基人之一,丘教授不仅自己取得了卓著的学术贡献,还十分关心华人研究人员的成长,努力提升华人在国际软件工程界的学术影响力及学术地位。
其中一些主要的事迹包括:
组织重要的学术团体访问大陆
(1)197 年,作为IEEE中国访问团团长率团访问中国。该团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学者在内的17名学者组成,他们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光学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领域的杰出专家。代表团受到了当时国务院副总理王震的接见,并出席了当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庆活动。期间,该访问团访问了广州、杭州、上海、南京、西安、北京等地的多家研究机构。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大型研究团体访问中国的较早活动,这次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学术团体与国际学术团体的交流。
(2)2002年5月,利用在香港访问的机会,组织了香港的一批学者访问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东南大学计算机系、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等研究单位,促进了大陆学者与香港研究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
推动由中国承办系列国际会议
丘教授利用自己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促成了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国召开。这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更为中国研究人员充分展示自己研究成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1)作为IEEE COMPSAC的指导委员会主席,他邀请了许多中国学者参与该会议,并在其中承担重要作用。例如:2004年,邀请林惠民院士在本次会议上做会议主题演讲,2005年,邀请梅宏教授担任本次会议程序委员会的共同主席。COMPSAC是IEEE-CS软件方面最早的学术会议,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IEEE-CS树立为旗舰会议。该会议已初步决定2007年在北京举办。
(2)作为自治分散系统国际研讨会(ISADS)的共同发起人,以及1995-2001的指导委员会主席,丘教授促成了2005年的会议在成都举行。
(3)作为IEEE分布式计算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FTDCS)指导委员会主席,丘教授促成了2004年的第十次会议在苏州召开,并取得了很大成功。
频频访问国内研究机构
除了通过上述大型活动推动国内计算机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外,多年来,丘教授还多次利用各种机会直接访问国内的研究机构,这些访问活动同样推动了国内软件技术人员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一些主要的活动包括:2005年12月28日,访问北京大学信息学院软件工程研究所,进行学术讨论与合作探讨;2005年12月27日,访问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进行学术讨论与合作探讨;2005年12月23日,访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做专场报告并进行学术研讨;2005年3月,访问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做专场报告并进行学术研讨;2004年5月31日,访问北京大学信息学院,做专场报告并进行学术研讨;2002年5月19日,访问苏州大学。做专场报告并进行学术研讨。
3、在华人软件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贡献
在丘教授的指导下,已经有近100名学生获得博士学位,近110名学生获得了硕士学位。他们当中包括Bell Labs的两名副总裁,Bell Labs与Motorola的若干名实验室主任。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上述博士学位获得者中,近55%是华人学者,硕士学位获得者中,近40%是华人学者。其中包括:Dr. Carl K. Chang(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主任,2004年IEEE-CS President,IEEE“Software”主编);Dr. Jeffrey Jin-Fa Tsai(伊利诺斯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分布式实时智能系统实验室主任);Dr. Yaw-Chung Chen(台湾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计算机与网络中心主任 );Dr. William Cheng-Chung Chu(台湾东海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校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等等。在丘教授的影响下,这些学者也为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并与丘教授一起共同推动中国软件工程界的向前发展。在丘教授目前正在培养的11名博士生之中,有9名是中国学生。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